企业最大的浪费,是经验的浪费
一家现代的企业,拥有多少资产?大概率来说,企业的办公室是租的,电脑也是租的。一个现代企业真正的资产,就是这个企业掌握的知识。
一个企业的知识,不是高等学府课堂中的知识,而是企业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的过程中,沉淀下来的第一手经验。
这些知识,不完全存在在老板们的头脑中,而是分散在每一个在一线奋战的团队成员的头脑中。
举一个例子,要想了解如何做好电商运营,电商平台的CEO大概率是说不清楚的。这个问题你应该问店小二,因为店小二们才是每天在做运营的那些人。
那么,站在企业的角度,如果店小二们离职了,电商平台要如何平稳运营呢?
传统的企业面对的内部挑战,是无法在知识传承的同时兼顾知识创新。
传统企业知识传承的方法是培训。很多企业都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员工培训,从入职培训,企业文化培训,到中层管理者培训,等等。这样的培训体系,有效,但是低效。
为什么低效?因为在培训体系中,知识是自上而下流动的。知识从老员工流向新员工,再流向未来更新的员工。
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,单向流动的知识体系,无法帮助企业萃取所有的实践知识。因为知识来源于创新,而创新的实践者,是一线的年轻员工。在传统的企业知识系统中,一线的年轻员工对知识只能被动接受,无法主动输出。
大量的知识创新,在企业内部被排除在了知识传承体系之外。
很多企业想要对外宣传,想做公众号,就招聘一个做公众号的编辑。但是,一个新媒体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并不懂企业的业务,他的新媒体运营知识是无法解决企业的宣传问题的。
对外宣传真正的难题不是如何运营新媒体,而是你被自己的专业知识局限了,导致无法简明地讲给外行听。
企业往往会面对一个两难的局面:讲得简单的时候用户能听懂,但是违背企业的初心。按照企业的初心去讲,企业倒是安心了,但是用户又听不懂了。
知识的诅咒,就是你越懂一个门类的知识,就越难跟外行说清楚。
一个好的知识产品,应该能够把握住知识的起点和终点,既不曲解知识生产者的原意,也能确保知识被用户所理解。
我们发现,专业人士在进行分享的时候,总是小心翼翼,进退两难。他真正的知识和手艺,可能并没有出现在知识分享的过程中。
举一个例子,如果你要请一个医生出来讲课,大概率会出现三种情况。
在得到App,我们的团队和薄世宁医生一起做出来的产品,是医学通识课。我们可以让薄世宁医生讲他真正想讲的知识,而对用户的抵达,由我们负责。
得到团队所用的知识萃取的方法,能够将内行的知识体系做成一套知识产品,交付给外行。只要这些外行有基本的常识和基本的求知欲望,我们就有把握让他听懂。
这套得到知识萃取的核心方法,将通过《罗振宇· 讲师训练营》第一次向社会共享和开放。
我们欢迎企业的老板、骨干、人力资源总监,带着自己企业知识运营的困惑,来参加讲师训练营。
通过一个月的训练,你们可以带走属于自己的知识产品,沉淀属于企业的知识资产。
加入头条软文推广 立刻使用新闻稿发布平台!